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疼痛,但你真的了解疼痛吗?
当我们感到疼痛的时候,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
导致我们疼痛的因素,除了受伤,还有哪些?
想要消除疼痛,除了通过手术、药物,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在2008年,来自澳大利亚研的究神经可塑性和疼痛关系的科学家们,给患有慢性手部肿胀疼痛的患者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给这些手部疼痛的受试者,观看不同大小的手部图片,同时测试他们对疼痛的感觉。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当受试者们看到大的手部图片时,他们手部的疼痛感就变得更加强烈;而当他们看到小的手部图片时,他们的疼痛感就减轻了。
这个结论让科学家们非常好奇,为什么不同大小的手部图片,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手部的痛感呢?随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疼痛并不完全是由感官引起或产生的,人的意念也会影响或干扰一个人的痛感。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讲,疼痛不仅仅是身体某个部位,在受伤以后产生的痛苦的感觉,疼痛更会受到意念的影响而加强或减缓。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个来自英国的疼痛试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疼痛科学家们,对20多位患有关节炎的病人,进行了另一个疼痛试验。他们让这些患者观看一个手指被不断拉长和挤压的视频。
在这个视频里,手指被拉伸或挤压的程度,都远远超过了现实中的情况。随后,科学家们发现,有些患者在看到手指被拉伸时,疼痛有所缓解;有些人在看到手指被挤压时,痛感最小。其中,有一名老太太说,当她看到这些视频时,感觉自己的关节一点儿都不疼了!
这项实验显示,当我们看到身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形状被改变时,这一部位的痛感也会相应地减缓,这个结论再次让科学家们感到震惊!而神经科学家们也由此受到了启发:意念是帮助我们处理疼痛的有力武器!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处理自身疼痛的时候,如果能够将疼痛想象成一个很小很小的点,甚至把疼痛弱化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许疼痛就可以迎刃而解。这也是神经科学用以对抗疼痛的神奇之处!
根据神经可塑性原则,我们对抗疼痛实际就是唤醒大脑的能力,也是唤起自身意念的力量。在于疼痛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坚持"MIRROR"原则,即Motivation(动力),Intention(意图),Relentlessness(坚持), Reliability(可靠性), Opportunity(机会)和Restoration(恢复)。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了解这些概念。
▼动力(M)
动力是对抗疼痛的首要原则。我们发现,很多慢性疼痛患者的意志力都非常消沉,因为疼痛让他们元气大伤,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但想要有效地对抗疼痛,就不能一直处于无助和绝望的情绪中。所以,我们要首先作出第一步的转变,把疼痛当作恢复健康的动力。
▼意图(I)
对于疼痛患者来说,他们最直接的意图就是,摆脱疼痛,但这对他们来讲,很难一步就实现。对抗疼痛的过程注定是漫长的,因此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先控制住疼痛,把每一次疼痛都视为一次意志力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疼痛。
▼坚持(R)
大多数人在疼痛面前都会退缩,慢性疼痛患者尤其如此,于是许多人都依赖止痛药,慢慢就放弃了治愈疼痛这个最终目的。但我们要坚信,疼痛是遇强则弱的,你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将疼痛顶回去,才有可能摆脱疼痛。我们不但不能惧怕疼痛,还要学会不与疼痛谈判。
▼可靠性(R)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帮助我们对抗疼痛的可靠盟友。这一点怎么理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总把疼痛当成是一种惩罚和折磨,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疼痛是身体为了保护好自己,而提出的一种警报,它的本意是要保护我们,只是当大脑无法回到正常状态时,疼痛才变成了慢性疼痛。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大脑回到正常的回路状态,而不是一直沮丧地认为,自己将受到无尽的折磨。
▼机会(O)
当身体每出现一次疼痛,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一次修复故障的报警提示。持续疼痛是很可怕的,因为我们会在反复的疼痛中,不断地变得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但从之前的两个实验里,我们看到,疼痛的感觉是可以通过意念来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当把握每次疼痛的“机会”,对它作出反击。
▼恢复(R)
在传统观念里,解决疼痛就是消除痛苦的感觉,至少是将其弱化。但在神经科学看来,疼痛的解决本质上是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因为疼痛不是单纯的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痛感,而是大脑在接受痛觉时出现了异常。神经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切断大脑对疼痛的反应,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再感到疼痛。
可以这么说,神经科学在处理慢性疼痛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思路与方法。它不局限于肌骨疼痛这一层面,也不追求缓解某个部位的疼痛,神经科学是把痛感与大脑联系起来,认为疼痛是大脑丧失了切断疼痛的能力,只要我们能让大脑回路回到正常状态,那么我们就能从慢性疼痛中解脱出来。也许,未来解决疼痛的那把钥匙,就是我们的大脑里,就是于我们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康复医学网”
重庆12320心理援助热线
在线留言问专家
找咨询师
胡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程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吴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马晓波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张政渝
高级心理咨询师(05年前的资质)、高级婚姻分析师
田浏
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莉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胡福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周矩
心理学副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
韦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闫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蒋晓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冯啸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赵润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黄俊锋
副主任医师 、心理督导师、 高级心理咨询师
陈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杨秀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催眠治疗师、人社局注册职业生涯规划师、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师
蔡蓉
陈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游戏治疗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培训青少年心理援助专员
邹志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